這是我第二次造訪大武部落,第一次是在二十七年前。第一次的造訪,我為了在英國攻讀的自然保育碩士學位,訪問了大武的老獵人。他的一隻眼睛為了跟意外在陷井旁出現覓食的黑熊搏鬥而失去,而那頭黑熊則是命喪在他手上。獵人不主動獵熊,這是為了自保的行動。在大武部落,獵人還教我愛玉子的採集常是伴隨著打獵活動的,因為這是同屬於森林獵場資源使用的事務。

 

對於魯凱族人,這是同一回事。但是對林務局而言,打獵與採集卻需要兩個不同的辦法來管理。

 

這次進來大武,首先印入眼簾的是莫拉克風災的衝擊,這是唯一沒有遷到平地永久屋的西魯凱部落。部落的狀態大致良好,只是近來的道路令人不敢恭維。在阿里山的來吉部落因為重建的地區道路不佳,縣政府請來的學者專家就傾向否決在該地區的重建工作。幸好,大武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。但問題是,如果道路中斷,部落又該如何自處呢?是否有自給自足的生存之道?

 

這個道理,當天就由前村長親自現身說法,為我們解說。這是在阿禮的行程之後,另一個精彩的重建與韌性機制發展的故事。她的重點就是發展林務局所說的「林下經濟」,但事實上就是原住民傳統領域的獵場經營現代版,以前是狩獵、採愛玉子與金線蓮,但如今被限縮在保留地上的林班地上,靠著飼養有機雞以及各種藥草、愛玉子的種植來發展林下經濟。不可否認,這是一種「靠山吃山」的永續資源利用模式,然而必須考究的是經濟型態的改變。傳統上,這些資源利用是為了養家活口,但是現代的生活則增添了商業以及金錢交易的模式。

 

後者一定不行嗎?這是林務局以及主流社會的關卡。走動式工作坊在此又發現了另一個值得探討的共同問題。林下經濟的開放,是依循怎樣的模式?是個人資本投入的經營,還是集體管理的模式。土地,即原住民的傳統領域是一種共有資源,理應由共同的組織一起來管理分享。而這個組織在哪裡?哪一個組織有資格來遂行共有資源土地的管理,大武部落從災後重建的自給自足做起,但是要朝向與林務局共管自然資源的方向走去,可能必須嚴肅地思考以上的問題。

 

 

18738719_1561085670576609_7369451252177193178_o.jpg

 

18815422_1561085673909942_8637138722562998994_o.jpg

 

18836933_1561085913909918_9219599942453772395_o.jpg

 

18738976_1561085980576578_4700308964719165105_o.jpg

 

18766805_1561086100576566_5548731743536565945_o.jpg

 

18839469_1561085667243276_5782433804844239865_o.jpg

 

18879987_1561085780576598_1194665757005023769_o.jpg

 

18766421_1561085923909917_4374299219793356904_o.jpg

 

18766439_1561086103909899_3572340792857700913_o.jpg

 

18768303_1561086093909900_6111699958173800231_o.jpg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莫拉克 風災
    全站熱搜

    oyr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